阿里云服务器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要闻 北京生活资讯网 2024-10-16 505浏览

“新农人”创业记

“从几亩到2000多亩,种植规模扩大了;从一台农机具到20多台大型农机具,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从只种小麦、玉米到饲养肉牛种养结合,效益更可观了!”10月14日,林广付低头盘算着这些年的变化。

2016年,家住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站集镇林阁村的林广付,流转土地800余亩,购置了一台农机具,注册成立虞城县永犇家庭农场,当上了“新农人”,开始了“土里刨金”的日子。

聊到组建家庭农场,林广付道出其中缘由。他早年做棉花生意,接触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看到他们在田间日夜劳作,由于机械化程度不高,耕作基本上全靠人工完成。看着这些,林广付十分心疼,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会用机械种田的农民。怀揣着这个梦想,他开始勤学钻研,坚持科学种田、规模种植,很快就从初出茅庐的“种田小白”,成为站集镇有名的“种养大户”。

新农场成立,林广付夫妻俩各司其职。他负责土地种植和农业机械的操作、保养,妻子负责农场的日常事务。然而,以前没多少种田经验的林广付承包了这么多土地,乡亲们都觉得他“真傻”,还不如老老实实出去打工,等着看他笑话。

“种地,以前靠经验,现在靠科学。”林广付深谙此理。为了种好地,林广付每天一有空就看电脑、看手机,看农业节目,看农业书籍,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一听说市里、县里有农业科技培训,就赶紧报名参加。每年,他都会收拾好行李,去外地“取经”。

爱学习、爱琢磨的林广付,兜里常装有一支笔和一个本,详细记录每天的农事安排、生产资料进出库、资金使用等情况,通过定期的收支比对,研究增收节支方案,使家庭农场的资金使用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只要踏实干事,在农村创业一样有奔头!”林广付慢慢干得得心应手起来。受益于国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出台的种养殖结合惠农政策,家庭农场养殖肉牛500多头,购进大型联合收割机6台,旋耕机4台,播种机4台,大型喷灌机6台,还购进了无人机等先进农业装备。每购进一台大型农机具,林广付都开心得像个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爬上收割机、拖拉机,高兴地摸着方向盘:“再也不用四处租借喽!”

农忙期间,从农作物耕种、田间管理、收割各个环节都实行机械化作业,农机具除服务家庭农场里的土地外,还为本村及周边村农户提供机械化服务,同时,繁育小麦种子和大豆种子惠及相邻。

“种地的学问大着哩!现在我们利用北斗导航播种,大大地提升了土地利用率,采取宽窄行模式种植,选择了大豆玉米6:4模式种植,做到了玉米每亩5000株左右,大豆9000株左右,成熟以后实打验收,玉米1320斤,大豆200斤的高产量,即保证了主粮自给率,又提高了大豆产量,真正做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好成绩,比纯作玉米多收入了300多元……”讲到高科技种养殖,沉默寡言的林广付滔滔不绝。

与此同时,林广付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种养一体结合,生态循环的种养殖策略,小麦的秸秆和玉米的秸秆作为肉牛的草料,产生了废弃秸秆环境污染和防火的两大问题,秸秆通过借腹还田,能把废物变宝,变成了优质牛肉。将牛粪积堆发酵后撒在土地里,作为庄稼的肥料,推动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效益越来越好,林广付的底气更足了。家庭农场走上正轨,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为了使家庭农场真正做到 “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做给农民看”,在种植与养殖过程中,给100余户村民提供了施肥,除草,喂养牲畜等工作岗位,人均创收3000余元,解决了周边群众在家口的就业问题。“广付跟得上时代,学东西灵光。”从“看笑话”到“心服口服”,如今,乡亲们对林广付刮目相看。

作为一名农业领头雁,林广付秉承着自己“靠劳动致富理直气壮,凭汗水生财成就梦想”的豪言壮语,积极学习新型经营主体模式,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发展。从书本到实践,从打工者到新农人,对于林广付来说,现代农业梦、乡村振兴梦已开启,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示了现代农民的专业性,农业种植的现代化,在虞城县种出了丰收年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示出新农人的使命与担当!(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北京生活资讯网

北京生活资讯网10000+篇文章

站点 微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北京生活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列表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北京生活资讯网 bjnews.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